完美体育官网wanmeitiyuguanwang
完美体育官网土特产里看农业新形势
完美体育官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货大采购”时间。12月7日,2023浙江农业博览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4万平方米的展会现场,联动“网上农博”线余家农业主体纷纷搭台参展,3万余种各式土特产集体亮相。 在这场参展主体、参展产品数量双双创下历届之最的“年度大狂欢”中,记者感受到了浙江各地做好土特产这一乡村振兴大文章的新手笔和新气象。 土特产有了新玩法,农博会现场,年轻的浙江创客踊跃亮招。在湖州吴兴区展位,不少逛展市民有了新发现:中央水池中,未见以银鱼、白虾、白鱼为代表的浙北知名水产“太湖三白”,倒是有五六只螃蟹通体纯白,在数十只吐着泡泡的青壳蟹中格外显眼。走近细瞧,只见它们蟹壳半透明,隐约能看见蟹黄和蟹膏。 “这种被大家称为‘太湖第四白’的湖蟹,正是我们配合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专家团队最新育成的中华绒螯蟹白壳新品系——白玉蟹。”展位负责人、湖州蟹临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黄昭辉是位85后海归新农人。回乡创业后,他与团队携手78位当地养蟹能手,在太湖边建立了3000亩太湖蟹养殖基地。今年,经历三代纯化和精细养殖,新品白玉蟹终于少量上市,率先亮相省农博会,成为全场焦点。 这种新品湖蟹不仅颜值高,煮熟后品一品,肉质更是鲜甜。黄昭辉表示,由于量太少,首批不足千只,他们将一只白玉蟹配上7只青壳蟹,组成高端礼盒进行搭售,即便标出了2999元的高价,仍有许多人愿意掏钱尝鲜。 “很快,更多白玉蟹就将爬上老百姓的餐桌。”黄昭辉说,目前苗种的大规模繁育工作正加快推进,预计明年,太湖白玉蟹的年产量就能突破100万只,价格回落并稳定在普通湖蟹的1.5倍左右。 将开化龙顶磨成茶粉,搭配高山种植的紫山药,做成清新养胃的“龙顶山药面条”;将金华火腿的咸香融进一块块豆腐乳中,造就“下饭神器”火腿腐乳……一个个关于土特产的创新创造,在农博会上频频亮相,点燃了人们的消费热情,也让更多浙江农人意识到,土特产之“土”,不是乏善可陈的“老土”;而是基于一方水土,对乡土资源进一步深化开发,点亮传统农业永续发展的新火种。 一年一度的展销盛会,浙江农业主体铆足了劲儿向消费者推介自家优质农品。阵阵吆喝声中,记者听出了一种来自“走出去”的特别底气。 “我们基地的杭白菊一直畅销全国,最近还销往了欧洲市场。”桐乡市缘缘食用花卉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缪悦啸面露喜色。今年,桐乡杭白菊不仅迎来大丰收,还进一步拓展了海外市场,这几天,他总是被国外的采购商催着发货。 “常有外国客商主动找上门,要求进口我们用龙井43茶叶制成的高端抹茶。最近几年,我们虽然将发展重心放在国内市场,出口销售额却每年都保持着15%左右的增速。”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沈罗煦一边冲泡抹茶,一边分享着自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不逊日系抹茶的热度。 走出去,让浙江土特产的“区域特色”真正化为独特的竞争优势。黄岩西瓜、建德草莓、诸暨珍珠、乐清铁皮石斛……在农博会现场,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如今,有近30万浙江农民带着土特产走出家乡,在外发展“特色种养”,累计承包省外土地300万亩,在境外投资65亿元,创造了400亿元的农业总产值。 人走出去了,浙江孕育的特色品种也随之遍布四海。在省农发集团的展位,由省淡水所育成的罗氏沼虾新品种“南太湖3号”替代“南太湖2号”成为时下主推。展位工作人员表示,这一生长速度更快、养殖成本更低、成活率更高的淡水长臂大虾新品种,设施养殖的亩效益可达1万元以上,今年以来,已在全国25个省份迅速推开,养殖面积超30万亩。 找准自身资源禀赋,跳出本地看本地,浙江土特产正在更大地域范围、更广阔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来,喝一杯尝尝。”经过浙江菜味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展位,董事长范涛向记者递过来一杯茶。呷一口,回甘无穷。这是什么好茶?定睛一看,竟是两根3厘米长的梅干菜梗。 缙云菜干,是当地农民用高山九头芥,经“三蒸三晒”传统手艺加工而成的山区土特产。农户自制自卖,售价在6元一斤上下,而范涛的菜干工厂出产的菜干,干净无渣,甚至可以直接用来泡茶喝,每斤能卖到100元。农博会开展半天,他的菜干已经卖出了50多包。 “因为我把小小梅干菜,认认真真做成了一个产业。”范涛拿起一根菜干开始解说,制作菜干的33道工艺,他用团队自研的机械化设备完全替代人工;种植、加工、发酵的每个环节,都请来省农科院、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团队改良和把关;将全株菜干分为峰尖、银羹、金药、花开等6个部位,划定不同用途,进一步精细化加工…… 目前,范涛的菜干工厂年新鲜芥菜加工量已达3000吨,今年2月投产以来,累计带动缙云县东方镇200多位农民利用闲田种植新鲜九头芥,实现人均1.5万元的增收。现在,他正计划着到松阳县建设生产加工基地,让更多山区老百姓种上这种“共富菜”。 做好“产”字文章,发力特色产业的现代化升级,小小的“梅干菜”正迸发出富民增收的巨大能量。(本报记者 来逸晨 通讯员 吴力) 自2018年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爆轰驱动超高速高焓激波风洞”(以下简称JF-22超高速风洞)的支持下,姜宗林带领激波风洞团队依据我国独创的“激波反射型正向爆轰驱动”方法,把国际上普遍认为“不能用”的正向爆轰变为“可用”和“好用”的驱动能源,成功研制出JF-22超高速风洞。 人工智能(AI)复现一项诺贝尔化学奖成就,需要多久?答案:4分钟。这甚至比阅读完这篇文章的时间都短。而且AI无需反复实验,一次就成功。 记者24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通过研究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新近纪沉积物和化石群,我国科研人员建立和完善了青藏高原地区新近纪高精度综合地层框架,并查明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新近纪的古气候环境演化特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杂志。 千川江海阔,风好正扬帆。2015年,伴随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沭阳花木电商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那一年,我也搭上了互联网这一趟“高速列车”,开始在网上销售盆景和苗木,销量和收入都有了很大的增长。 路通了,出路也越来越宽。你瞧,养牛规模不断扩大,过去一家三五头,现在户均一二十头,而一头牛除去饲料纯收入有三四千元。我们的肉牛很畅销,最远卖到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受极地居民北极熊的“大厚毛衣”启发,浙江大学教授柏浩和副教授高微微悟出了一种新策略。气凝胶涂层容易脱落,材料气凝胶含量有限,耐磨、抗拉伸等力学性能不佳等问题,限制了下一代保暖衣物性能提升的空间。 记者21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大型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搭载我国自研“海经”拖缆地震勘探系统,完成了珠江口盆地2600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 题:我国将多措并举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据农业农村部消息,下一步将着力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继续扩大油菜面积,着力提高单产。 在国家电投山东海阳核电项目现场,4台汽水换热器正在24小时不间断稳定运行,每小时可供出零碳热量1651吉焦。走进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南露天煤矿装车站,卸料溜槽繁忙运作,管道内的原煤经过抑尘站封装后运出,去往东北。 据预报,21日至24日西北地区东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及以南大部地区日最低气温或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低5℃以上,部分地区偏低7℃以上。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厄尔尼诺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总体偏暖,但阶段性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也就是说冷暖起伏比较明显。 12月21日,商务部会同科技部修订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经营主体应对照目录完美体育官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办法》等规定,履行有关出口许可、合同登记等手续。 近日,我国开通全球首条1.2T(传输速率每秒1200G比特)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它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清华大学联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共同协作研制。 南开大学教授陈永胜、刘永胜、马儒军科研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柔性且可持续的个人体温调节衣物系统。这种新型太阳能热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发挥有机太阳能电池和电卡热管理器件的柔性特征,将其集成应用于衣物,既智能又不影响穿着体验。 “大模型训练需要大量数据,因此对算力的要求很高。对此,与会专家呼吁,解决算力难题,应重塑大模型算力生态,助力国产AI芯片系统练好“内功”。相较于芯片本身的硬件性能提升,郑纬民认为,通过营造生态,提升国产AI芯片的“包容力”更加急迫。 记者20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自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54天,为期6个月的飞天之旅已完成近三分之一,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一次出舱活动。目前,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具备开展出舱活动条件。 记者20日从商务部获悉,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等12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通过数字化赋能推动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报告研判的187项工程前沿包括93项工程研究前沿和94项工程开发前沿,涵盖机械与运载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能源与矿业工程,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环境与轻纺工程,农业,医药卫生,工程管理9个领域。 在这种背景下,张鑫团队创新性研发出拉曼光谱探针,为深海探测提供抓手。张鑫表示,该研究细化了水合物分解过程与海水深度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气体水合物分解演化机制的理解,填补了天然气水合物原位上升过程数据的空白。 先进的人工智能工具、月球任务和超高速超级计算机将在未来一年塑造科学研究。天文学家依然担心,由于越来越多的明亮人造卫星群正在用光污染夜空,新的地基望远镜数据可能更加难以获得。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中国科学报》就此邀请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和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教授袁道阳进行分析解读。